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我和我的外国朋友】Marko的筑梦日常
来源:九游会J9官方网站建筑公司 作者:袁田雨 时间:2025-07-23 字体:[ ] 分享:

萨瓦河畔的晨雾刚漫过塔吊底座,展览馆工地已响起钢模板碰撞的脆响。中国九游会J9官方网站的蓝色围挡后,这座未来的东南欧最大国际贸易博览会场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届时每天能接待4.3万名游客的体量,不仅将为塞尔维亚注入经济活力,更成了中塞建设者共筑梦想的舞台。

Marko是塞尔维亚属地职工,有着在中国建筑企业数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建筑行业的运作模式了如指掌。他还曾在俄罗斯参与矿厂建设,在贝尔格莱德欧亚贸易中心、商务大楼等大型项目担任现场工程师,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让他对塞尔维亚及东欧的建筑材料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作为项目商务专员,他在两个国度之间架起桥梁,寻找属地最优质的供应商促成合作,确保工程成本与质量达到完美平衡。

建材市场的“当地通”

Marko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东欧地图,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等城市被红笔清晰圈出,旁边用字迹工整的塞语标注着当地混凝土厂、幕墙和建材供应商的联系方式,纸页边缘因频繁翻动有些微微发卷。当然,他的电脑里也存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国内外供应商的详细资料都整齐收录其中。

“塞尔维亚的建材市场和中国不太一样,”一次项目讨论会上,他说着,手指在地图上诺维萨德的位置轻轻点了点,“他们的供应链比较分散,但有些中小型企业的工艺水平极高,只是缺乏国际渠道。”也正因如此,他总能发掘出那些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性价比极高的优质厂商。

常年与塞尔维亚供应商打交道,让Marko变成了项目里的“文化桥梁”。他深知塞尔维亚人的商业习惯——谈判前喜欢喝杯咖啡亲切问候,可一旦涉及合同条款就会极其较真。有次和供应商谈判,他先陪着对方慢慢品完一杯咖啡,聊了聊当地的天气和足球赛事,气氛渐渐轻松起来,才拿出准备好的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用清晰直接的语言列出要求,避免任何模糊表述。“和塞尔维亚人做生意,既要有耐心,又要守住底线,”他常对同事说,“他们欣赏专业和诚信,只要数据扎实、要求合理,总会积极配合。”

屏幕中的字节跳动

每天早上,Marko都会带着些许塞音的英语说“GoodMorning”,灰棕色的眼睛眯成两道弯月,温和又友好。并肩走路时,身材高大的他总会自然地侧身,主动为身边同事推开办公室的门,绅士风度尽显。一进办公室坐下,他面前的三块显示屏便亮了起来,键盘随即响起“噼啪”的敲击声。微卷稀疏的黄棕发丝间藏着几星银白,他推了推半框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左边是供应商发来的最新报价资料,密密麻麻的数据排列整齐;中间是正在修改的询价文件,光标在文字间快速移动;右边微信窗口里,项目群的消息不断跳动,他时不时会停下来快速浏览回复。

间歇吃早餐时,他的络腮胡会随着咀嚼面包的动作轻轻颤动。一次,屏幕突然弹出塞尔维亚语消息,他立刻放下手中的食品袋,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串带着西里尔字母的回复迅速发出。“商业合作不能靠口头约定,”他推了推眼镜,“书面化才能避免后续纠纷。”重要事项他一定会通过邮件等方式书面确认,并附上详细相关附件,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习惯。

笔记里的西里尔密码

考察供应商资料时,Marko的眼神锐利又专注,在密密麻麻的数据间来回扫视,仿佛在寻找隐藏的线索。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手中的荧光笔上投下细碎光斑,他不时用笔在资料上勾画标注,“沙沙”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那本笔记仿佛成了他的解密图集。

项目比价会上,他展示的excel表对比鲜明,每列不同的供应商报价用不同颜色突出显示,横向对比后还有明确备注,各供应商的报价资料链接也附在表格里,点击就能直接查看,让讨论高效进行。会议间隙,能看到他的咖啡杯下压着张便签,上面画着思维导图般的箭头,像棵根系发达的老橡树,把复杂的信息梳理得清楚明了。

生活中的Marko同样严谨细致,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记着不少生活细节:包饺子要捏几个褶才不会漏馅,绑粽子的线多长最合适,甚至火锅蘸料的配比都有详细记录。如今的他,已经能勉强用筷子夹起小块的菜,知道热水泡茶也能提神醒脑,还清楚“老干妈”比塞尔维亚的Ajvar红椒酱更辣一些,说起这些时,他总会露出些许得意的笑容。

 

Marko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都是由无数细节叠加而成。考察供应商现场时一天走的上万步,报价表上仔细的同异比对,满屏消息的及时已读发送,电脑桌前专注的一言不发……这些他都做得不动声色,就像敲击键盘时那样,轻柔却坚定。

他就像项目团队的一个缩影,在每天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工作中,中塞同事们像桥梁般连接着东西方的建筑标准,平衡着商业与人情。他们用塞尔维亚的咖啡礼仪拉近彼此距离,用中国的办公软件保持高效沟通,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的任务回应肩上的责任,正是这些细节,让每项工作都坚实可靠。

展览馆在塔吊的运作下不断成型,这是项目团队无数个日夜奋斗的成果。日复一日的交流中,中塞文化犹如混凝土中的钢筋般紧密交织。当机械轰鸣声掠过塞尔维亚的麦田,那些关于饺子、辣椒酱和报价单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工期与图纸,成为比钢结构更坚固的记忆,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