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9日,公清工程公明取水口项目高围堰完成合龙,标志着项目即将从“水中作业”转入取水塔、输水隧洞等核心结构的“干地施工”阶段,为工程全面竣工通水奠定关键基础。 作为深圳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为深层输水隧洞,是深圳市“两江并举、三纵四横”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一项骨干工程,承载着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使命。 2023年12月1日,公明取水口项目正式启动高围堰关键工序施工。项目团队同步开展两项核心作业:一方面将低围堰拆除产生的碎石料转运至高围堰填筑;另一方面平行推进高围堰的芯墙填筑施工。通过高效协同与精细化管理,这两项同步作业在一个月内高质量完成,为后续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6月4日,项目进入高围堰填筑的关键阶段,开始从外部运输石渣料用于主体填筑作业。面对工程量大、持续周期长等挑战,项目团队克服多重困难,历经一年零五个月的持续奋战,顺利实现高围堰填筑合龙,为整体工程的推进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破料源“链条式依赖” 作为工程“咽喉部位”,公明取水口是关系区域水资源合理调配与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工程,其高围堰施工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各界关注。 然而,施工过程中,一系列棘手难题接踵而至,严重制约工程进度与质量。由于高围堰填筑施工对相邻标段存在极强的“链条式依赖”,一方面,填筑所需的石渣料完全依赖公清沿线6个工区竖井及隧洞开挖产出,石渣的产量、规格直接决定填筑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受施工工序制约,必须等待相邻标段隧洞内衬钢管施工全部完成后,才能拆除相关临时结构。这种“双重依赖”下,跨标段协调问题首当其冲。不同标段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资源协调上存在诸多交叉矛盾,各标段进度不一导致施工衔接不畅、高围堰料源不稳定,不仅易引发工期延误,更大幅增加了施工成本与管理难度。 面对困境,项目部以“挂图作战”为核心抓手,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的进度管理体系,用科学组织破解生产瓶颈。计划编排阶段,团队结合施工实际细化关键节点,将进度目标具象化、可视化,确保各环节任务清晰可控;日常推进中,建立“每日数据汇总+定期专题研讨”动态管理机制,每日精准收集土石方运输总量等核心数据以实时掌握进度,定期召开进度专题会、早班会及碰头会,针对堵点难点深入分析,及时优化人力、设备等资源调配方案,高效调度日常生产。 今年4月,受其他标段施工节点影响,围堰填筑石渣料运输效率低下、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尤为突出。“公清项目是民生工程,现在正是抢工期的关键时候,要是因为料源拖了后腿,高围堰不能按时合龙,后续整体水资源调配计划都会受影响!”项目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姜佳深知问题紧迫性,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对接业主单位、分包队伍,积极协调增加料源点、调整运输路线,反复对比复核运输距离、测算运输成本,最终新增四条“材料运输专线”,确保石渣料每日按时按量送达现场。 与此同时,项目部建立完善“料源动态监测机制”,安排专人每日与各料源点对接,实时掌握库存与运输进度;施工班组则根据材料到场时间灵活调整作业计划。凭借高效施工,项目多次荣获业主单位“攻坚先锋”荣誉称号,更为后续关键工序施工与水库连通关键节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雷霆”之势守安全 “高围堰填筑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来,每一层压实度都要检测到位,防洪度汛、临边防护等问题更是大意不得!”项目部安全质量周检查时,安全总监刘家茂带领各部门对施工全环节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话语间满是对安全质量的严格要求。 自高围堰启动施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将安全质量管理摆在核心位置,通过靶向施策、闭环管控,为施工生产构建起坚实“防护屏障”。针对高围堰填筑这一关键环节,项目部不仅明确各环节安全技术要求,还将标准化作业流程张贴在工地各处,让规范要求随处可见;同时定期深入施工一线,督导抽查作业人员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推动填筑施工全程“按标作业、依规施工”,从源头降低操作风险。 “以演强防,以练备战”是项目部安全保障的另一重要抓手。围绕施工风险,项目部组织开展防洪度汛、防触电、消防、防中暑等多场应急演练,其中防洪度汛演练采用“情景构建+实战推演”模式——模拟深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水库上游来水骤增、水位逼近警戒线,前方人员第一时间报险,项目部即刻启动预案、进入应急状态。演练中各小组协作默契,信息报送、方案研判、人员设备转移等环节反应迅速、处置高效,既验证了预案可行性,也提升了团队抢险能力。 在日常风险排查中,项目部以“雷霆行动”“八项硬措施”“十项严查”为指引,严格落实“246”精细化管理(开好两会、保持四化、坚持6S管理),排查范围覆盖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关键领域。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实时台账闭环管理机制,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时限,每日跟进进度。截至围堰合龙时,所有排查隐患已100%整改完成,实现“排查无死角、整改无遗漏”。考虑到施工空档期易出现管理盲区,项目部还梳理薄弱环节,明确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等岗位管控责任,推动“人人知责任、事事有管控”,彻底消除空档期安全漏洞。 一系列严管实控的举措,推动项目安全管理态势稳步向好,也助力项目多次斩获光明区、光明街道“红榜工地”荣誉称号,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引擎”强引领 “把党旗牢牢插在工地上!”自开工兴建以来,项目部始终将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坚持“支部建在一线现场、支部建在关键任务”,以多角度、多形式的“党建+”活动为抓手,用活党建引领“金钥匙”,充分激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红色动力”,护航工程推进“加速度”。 2024年,项目部聚焦年度目标,组织开展“攻难点、促生产、保目标”党员攻坚突击队建功竞赛活动。围绕经营目标达成、履约节点推进、安全生产保障等核心任务,组建党员攻坚突击队,全体党员与青年骨干主动请缨、全员参与。通过强化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推行施工区域网格化管理、落实现场生产包保责任等举措,层层压实责任、闭环管控过程,不仅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更确保项目按期完成高围堰填筑10.2万立方米的年度施工任务,用实干交出亮眼答卷。 2025年,项目部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在高围堰填筑的关键冲刺期,组织开展“百日攻坚”活动,积极创建“一区一队四岗”——划定一个党员安全责任区、组建一支党员攻坚先锋队、设立四个党员先锋岗。团队聚焦高围堰施工中的技术瓶颈、安全风险、进度难点,以日常巡查、隐患排查、问题整改为抓手,主动担当作为。尤其面对暴雨台风应急处置、料源协调保障等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员同志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红色担当”化解施工难题,助推高围堰施工安全平稳推进,为工程建设筑牢“红色防线”。 在安全月、质量月期间,针对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复杂度提升、多环节协同难度加大的新形势,项目部精准发力,组织“党建+安全”“党建+质量”主题知识竞赛。从安全质量理论知识解答到现场施工实践案例分析,党员与青年团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纷纷建言献策、争当表率。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不仅完善了项目管理提升措施,更全面提升了现场安全管控水平与施工质量控制能力,让党建引领成为安全质量双提升的“助推器”。 “惠民生”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美好愿想。就像“建设美好生活”,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空话——它是夏天打开水龙头时,不用再担心水压不足、水流变小的踏实;是小区里老人洗衣做饭时,不用掐着时间囤水的安心;是周边工厂机器运转时,不用为生产用水供应犯愁的顺畅。 公明取水口的高围堰施工,看似是工地上的石渣料填筑工作,实则每推进一米,都在为这份“美好”添砖加瓦。老百姓用水更省心、日子更舒心,这份对美好生活的盼头,就是所有参建者一起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