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润泽天山赋能民生,九游会J9官方网站丹心照亮边疆
——水电十五局进疆39年,绘就“国计民生”的壮美时代画卷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宋婷 申琳 时间:2025-10-14 字体:[ ] 分享:

时光回溯到1986年,水电十五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挥师西进,挺进新疆,书写着一部部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的壮丽史诗。

这些建设者们如同神奇的“魔法师”,在这片干旱缺水的土地上施展“魔法”。不仅让汩汩清泉滋润了干涸的大地,解决了人民群众长期面临的吃水难题;更让璀璨灯火点亮了边疆的夜空,化解了用电困局。他们积极投身于农业、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建设,为新疆的经济腾飞与社会稳定筑牢根基。

水利攻坚:润泽边疆,筑牢民生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新疆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水电十五局深知其重要性,在水利建设领域发起了一场场攻坚战。

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新疆大地。这座坝长2208.6米,总库容6.4亿立方米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却在强震区、活断层上,施工难度极大。

为解决大坝基础的稳定问题,水电十五局建设者们反复试验30多次,最终确定采用混凝土置换、固结灌浆等综合处理方案。在浇筑大坝主体时,夏季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混凝土易开裂,他们调整施工时间,凌晨4点开工,中午11点前结束,同时采用预冷混凝土、通水冷却等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工程建成后,阿克苏地区缺水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下游540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从30%提高到75%,数百万群众受益。它还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大奖,1999年经受住5.6级地震考验,守护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同样令人瞩目。坝高138米,曾是我国最高坝之一。建设时面临高边坡稳定、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诸多技术难题。

为解决高边坡稳定问题,建设者们对边坡进行详细勘察,钻孔1000多个,获取地质数据5000多组。通过分析研究,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共布置锚索2000多根,总长度达5万米,有效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面,他们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水带走热量,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摄氏度以内。同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经过努力,大坝未出现有害裂缝,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工程解决了喀拉喀什河沿岸53万各族群众的吃水难题,成功抵御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3000立方米/秒。还为和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清洁绿色能源,年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成为当地的主要骨干电源,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引额济乌工程全长625公里,年调水量8.4亿立方米。建设过程中,穿越沙漠、戈壁等复杂地形,施工难度极大。建设者们采用顶管、盾构等先进技术,克服了沙层塌方、地下水位高等困难。工程建成后,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300多万人喝上了干净自来水,农业灌溉面积增加200万亩。

此外,水电十五局建设了喀浪古尔、榆树沟、喀腊塑克等多座水利枢纽工程。这些工程如同一张庞大的水网,遍布新疆各地,为农业灌溉、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上百万人告别了苦咸水,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让边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电力赋能:点亮天山,驱动绿色发展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对西部实施大开发,给新疆带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新疆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开发严重不足,受绿洲经济影响,各地区电网发展很不平衡,多年来存在时段性、季节性缺电。在国家政策主导下,一大批水利、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迅速启动。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围绕绿色共享、可持续发展,水电十五局乘势而上,成为新疆水利、电力建设市场的主力军。

温泉水电站作为新疆“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承载着伊犁地区电力供应改善的重任。其建设区域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多在45度以上,部分区域甚至达到70度,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场作业;气候恶劣,冬季漫长且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有效施工期约6个月。

面对重重困难,水电十五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在基础施工阶段,为解决复杂地形带来的难题,采用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相结合的方式,共进行12次爆破试验,确定最佳爆破参数,确保开挖精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针对低温环境,研发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和加热养护技术,使混凝土强度在7天内达到设计强度的70%,比常规养护时间缩短了5天。该项目为北疆电网提供了稳定的电源支持,保障了区域内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

开都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项目被誉为新疆的“三峡”,水电十五局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在5年内建成了察汗乌苏、柳树沟、小山口三座电站。

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高111米,在建设过程中,为保护下游生态环境和民众安全,采用先进的泄洪消能技术,通过3个泄洪洞和1个溢洪道,将千年一遇洪水的下泄流量控制在5000立方米/秒以内,确保下游农田和村庄免受洪水侵袭。柳树沟水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亿千瓦时,其发电机组采用国内先进的水轮机技术,效率比传统机组提高5%,每年可多发电4500万千瓦时。柳树沟水电站、察汗乌苏水电站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抽水蓄能电站是能源储存与释放的重要设施,2017年年初,水电十五局参与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承建下水库工程,包括下水库面板堆石坝、泄洪排沙兼导流洞、下水库放空洞以及下水库道路等工程。面对复杂地质地形、恶劣天气和施工难度等诸多挑战,建设者们成立“天山 QC小组”和技术攻坚队,强化技术攻关,4项成果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8年4月,泄洪排沙兼导流洞支洞开挖首战告捷;同年12月28日,泄洪排沙兼导流洞工程顺利贯通;2020年12月15日,下水库主河床成功截流;2022年3月12日,工程大坝顺利封顶。

这些电站的建成,显著缓解了新疆巴州用电的紧张局面。以库尔勒市为例,在项目建成前,工业用电缺口达30%,部分企业因限电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工业用电得到充分保障,企业产能平均提升20%。同时,每年替代火电站产生二氧化碳减排约100万吨,相当于种植5000万棵树,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

此外,水电开发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沿开都河打造的水电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从2015年的10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超50万人次,为南疆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库什塔依、石门、科克塔斯、台兰河、卡拉贝利等水电站的相继建成运行,进一步完善了新疆的绿色电网。这些水电站将清洁的电送进天山南北的千家万户,改善了民生用电条件,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清洁能源占比从2015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超40%。如今,新疆的夜晚灯火辉煌,工业生产蓬勃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水电十五局的辛勤付出。

交通畅达:通途万里,连接梦想未来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于新疆这样地域辽阔的地区尤为重要。水电十五局积极参与新疆交通建设,为边疆的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条高速公路彻底结束了塔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让克拉玛依和塔城两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

在建设过程中,水电十五局的建设者们面临着荒漠戈壁、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历经1300余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这条希望之路。

如今,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促进了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20年公路网规划中提出的“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网络中“环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十五局负责西线工程第6标段的建设任务,全长6.52公里。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现已有效增强了乌鲁木齐自治区首府核心区辐射作用,缓解了中心城区路网交通压力,乌市中心城区由原1小时经济圈向半小时经济圈转变,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新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近四十载风雨兼程,中国水电十五局以初心不改的执着和匠心筑梦的情怀,在新疆这片热土上铸就了“国计民生”的辉煌丰碑。展望未来,水电十五局将继续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征程,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更加卓越的贡献,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共同书写边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