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雪山峡谷之间,脚木足河奔腾不息。2025年8月随着总装机容量746MW的巴拉水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座历时1600个昼夜打造的“雪域明珠”正式投入运行。电站坐落于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建设环境极其恶劣。然而,对建设者而言,发电只是起点,全面竣工验收才是真正的“大考”。9月,巴拉水电站以“质量月”为契机,吹响了竣工验收的冲锋号,展开了一场以毫米精度为标准的质量攻坚战。 质量闭环:从建设到运行的全周期管控 “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要以运行反馈检验建设质量,以质量提升保障运行安全,实现从建设到运行的全周期质量闭环管理。”项目总工程师在质量月启动仪式上强调。这一理念贯穿于电站建设的始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机组全面投运,电站进入验收与运行并行阶段。验收内容涵盖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消防设施、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档案、工程决算八大专项,共计74项工作内容。每项工作内容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保证竣工验收顺利完成。 巴拉水电站构建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该体系以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结合水电行业特点和高原特殊环境,制定了《四川省脚木足河巴拉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34项标准。通过“施工、设计、监理、公司、政府与社会”多层次监督体系,实现全方位质量责任覆盖。据统计,项目期间共开展季度质量专项检查1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0余项,整改完按成率达到100%。 在过程控制方面,项目建立了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实体工程的全方位质量管控。每个过程都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后续的竣工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匠心:在生态敏感区打造品质工程 在生态脆弱的雪域高原,巴拉水电站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建设全过程。项目开工前,就组织专家团队对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勘查,编制了详细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最小化干扰、最大化保护”的原则,要求在所有施工环节都要充分考虑生态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是12号路的优化方案。原设计为全程明线施工,但经过深入勘查,发现该路段分布着丰富的森林植被。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明线+隧洞”的组合方案。这一决策背后是大量的技术攻关,陡石山1#隧洞位于近90°的绝壁上,岩体破碎,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通过优化爆破技术和支护体系,成功克服施工难题。最终,这一优化不仅减少线路长度1.4公里,节约投资1142.2万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沿线5.3公顷的原始植被。 公司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的环保原则,完成边坡覆绿、道路硬化、砂石系统封闭等具体措施,将防洪度汛、安全文明施工与环水保提升相结合,在雪域高原上打造绿色工程典范。 科技赋能:创新工艺攻克世界级难题 巴拉水电站建设中,面对雪域高原特殊地质条件,项目团队研发应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攻克了一个个施工难题,形成众多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在应对394米长的FX1断层时,项目团队创新提出了“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理念。通过建立地质预报系统,实时掌握断层变化情况;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214°衬砌跟进”的综合支护体系。这一技术创新不仅保证了施工安全,更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洞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泄洪放空洞进口塔体的施工更是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80多米高的塔体在强风、低温的高原环境下施工,精度控制难度极大。项目团队研发的“大体积收分式智能化塔体滑模”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装置动态纠偏,实现了混凝土浇筑的精准控制。 在引水隧洞施工中,“液压针梁底拱滑模台车”的应用可谓革命性突破。该设备实现了底拱混凝土的连续浇筑,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通过优化配合比和施工参数,月进尺从300米提高到540米,效率提升80%,且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到100%。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工程难题,更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项目累计获得专利12项,工法8项,发表科技论文25篇,为行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质量文化:从“合规”到“创优”的跨越 巴拉水电站的质量管理,不仅依靠制度和技术,更注重文化建设。自2021年起,项目连续五年开展“质量月”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 2022年,项目突破疫情、材料断供等难关,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活动;2023年的“质量月”聚焦于质量标准的提升。项目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质量对标活动,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水电站,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建立了质量问题追溯机制,任何一个质量缺陷都可以追溯到具体环节和责任人。这种严格的责任通过联动各参建单位,共同树立巴拉品牌。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坚持“重奖重罚”和“以责论处”的原则,设立质量专项奖励基金,对质量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同时,对质量事故实行“零容忍”,确保质量责任落到实处。这种鲜明的奖惩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站在新的起点上,巴拉水电站正以“质量月”为契机,系统梳理质量流程、推广典型工法、巩固工艺标准。建设者们以全容量投运为新起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向竣工验收发起总攻。 在雪域之巅,这座用1600个昼夜打造的水电丰碑,不仅以25.53亿度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更以毫米级的精度、创新性的工艺、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为中国水九游会J9官方网站设树立了新标杆,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了“九游会J9官方网站力量”。 |
|||||
【打印】
【关闭】
|
|||||
|